当前位置:首页 > 关于我们 > 企业文化
艾草源头----艾国
鄱阳湖古称彭蠡湖乃中国最大淡水湖,因鄱阳县而得名,鄱阳又因鄱阳湖而闻名。鄱阳湖流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可歌可泣的人文历史又有风光迤逦的自然景观。

  鄱阳湖古称彭蠡湖乃中国最大淡水湖,因鄱阳县而得名,鄱阳又因鄱阳湖而闻名。鄱阳湖流域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可歌可泣的人文历史又有风光迤逦的自然景观。唐代大诗人王勃曾在其《滕王阁序》中写道:“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等千古佳句。千百年来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位于鄱阳湖西岸的商代诸侯国“艾国”正被人们渐渐遗忘,然而随着赣鄱儿女对家乡文化的不断探索,一个消失了几千年的古文明神秘面纱才渐渐被人们熟知。原来此地盛产艾草,“艾国”也因艾而得名,并且留下了中国最早的大量使用艾草并人工栽种艾草的文字记录。如追根溯源鄱阳湖区绝对是中国艾草源头

  艾国是中国商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其范围大致位于今江西永修艾城镇附近。该地盛产艾草,也是中国艾姓发源地

古艾地是指现今的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艾城镇及周边区域。历史上曾存在一个古国——艾国。艾国是中国商朝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宋史·郡县志》曾记载:“分宁,古艾地也,县西一百二十里,龙岗坪有艾城存焉”。道光版《义宁州志》卷二《艾县考》中有:南昌之州,龙安之场。上缭艾县,古城之岗。并且按有“龙安为现渣津龙岗坪”的语句。 

  古艾地、艾国、以及当下的艾城镇之所以有“艾”,有两层原因:

  其一:该地盛产艾草,尤以七尖艾叶为主,在地理位置上比湖北蕲春(艾草盛产地、李时珍故里)更靠近北纬30度,更适合蒿类植物生长(地处鄱阳湖畔,家喻户晓的藜蒿作为蒿类植物的一种正是此地盛产),其艾草品质广受赞誉,不输蕲春、更胜南阳

  其二:据考证,该地是艾姓的发源地,所有艾姓都源自艾国。

  据出土汉代史料记载,尧舜禹三代征三苗时曾推进到这一带,为了安稳并迁徙了大批的原住民到甘肃一带。

  历史沿革

  清乾隆《宁州志》中载:“甯自有虞三代,咸隶扬州之域,而年次不可考。周为艾子国,平王以后,为吴,为越,为楚,未有久属。秦属九江郡,汉初剖封淮南,及吴,寻为豫章郡。莽改治瀚,晋及隋唐,沿革不一,皆为附治之偏隅耳。至唐德宗时,始析武宁西八乡,置县专名分宁,宋仍分宁县,后改义宁军。元改为州,属龙兴路,明初为县,属南昌府。弘治年间复改为州,国朝因之详纪年次以俟考覈云。”此段文字将艾地之历史沿革一一细数,条理分明。

  此外还有旁证,清乾隆初年的刘显祖撰有《艾国拾遗二集》,其中之序将艾名称来历、沿革建制叙述得十分清楚。“艾城为豫章奥区,《左传》载:哀公二十年,吴公子庆忌出居艾。去州治百里,地名龙冈坪。士城故迹在焉。春秋属吴,越并吴,属越。战国显王四十六年,楚威王破越,尽有吴地,艾入楚。秦隶九江,汉封濞于吴地,仍吴。新莽更为治瀚。光武中兴,仍名艾,隶扬州。建安四年,孙权据吴立西安及西平,分治西平,去州治百九十里,地名田防,城迹在焉。……晋改西安为豫章,历五年,仍艾。自隋入唐,或名豫章,名豫甯,均裁洪州。德宗贞元十五年,观察使李巽据乡民邓广、支文靖等以县治辽远,疏纳维艰,奏请于常州亥市建分宁县治,割泰安,奉武高、崇仁西八乡属分宁县,馀十二乡归武甯,艾至是始分治。宋初,仍分甯,称望南渡,后陞义宁军。元大德陞州,后改为隆兴路,明改洪州为南昌,仍隶县。宏治十六年,都御使林俊巡行,见山川险要,改县陞州,官佐廪饩,全设与府,并国朝因之,艾为吴地,其天文分埜南斗牵牛二星丽焉。分甯入斗十度,故黄庭坚曰:勾吴之区,维斗所直,半入于楚,终属于越。实据也。按其形势,地控荆襄,水通彭蠡,为天下胜处,故曰:幕阜几几,吴珠楚尾,其下修水,行六百里,山川之灵,郁秀于民,叹语已尽。”在周来轩先生的《修水备考》中,作者历数江西各地建制沿革,然后写道:“我宁自艾,不知几变,剧哉。支郡莫有先之。” 

  参考资料

  古艾国迷踪

  龙蓓, 张梦珂. 古“艾国”探秘[J]. 卷宗, 2014(2):286-286

财富热线:400-915-5958 15717030591 地址:江西省鄱阳工业园区(芦田轻工业基地)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或与我们取得联系

  •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鄱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赣ICP备1801654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