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牌实力 > 品牌文化
药圣李时珍与鄱阳瓦屑坝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药圣李时珍与鄱阳瓦屑坝
                -----时珍故里 古艾源头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种。  被后世尊为 “药圣”。

  2010年12月22日,《黄冈日报》“刊登了童伟民的文章《罗田人:根在瓦屑坝》,令人信服地说明了江西瓦屑坝是古代朝廷强制移民的集中地之一。那么,江西瓦屑坝与蕲州瓦屑坝是什么关系呢?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有关史料,现将两个瓦屑坝之间的渊源略述一二,以飨读者,并就正于史学专家。

一、江西移民的集中地瓦屑坝

  江西省瓦屑坝,位于今鄱阳湖边的鄱阳县境内,行政地名为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莲湖乡瓦屑坝村。地理位置在鄱阳县城的对岸,中间隔鄱江,也称饶河。古代鄱阳湖涨水时,瓦屑坝就成了湖中间的一座孤岛。解放后兴修水利,当地人将饶河挑起一道坝,将鄱阳湖水拦在外面。改革开放后修了跨河大桥,沟通了瓦屑坝与外界的联系。为什么这里叫瓦屑坝呢?据实地考查和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沿湖的旧坝址上,至今还有绵延20华里的瓦屑、陶片和青花瓷片,最厚的堆聚层达2米,有的地方还可见残破的窑址。离村不远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移民外迁的古港口,叫扁子港。如今这里已不见昔日风貌,只有岸边树木似乎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移民的辛酸。据当地村民介绍,这里曾是生产陶器的集中地,其陶、瓦等产品由扁子港装船,沿鄱阳湖运往全国各地。昔日的繁华可想而知。现在瓦屑坝村的胡氏祠堂建起了移民展示馆,展出的图片、文字资料,较详细介绍了古代移民的情况。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在当地志书中,对移民之事似乎讳莫如深,记载极少。可是,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地人要到这里寻根呢?当地村民还介绍,古代瓦屑坝的居民已全部迁走了,如今村民有高、黄、胡、何、朱五大姓,共3000余人,都是从外地迁来的。查阅当地村民《朱氏宗谱》,记载他们从外地迁入瓦屑坝时,还把瓦屑坝还写成“瓦硝坝”。在老一辈人的口口相传中,也只知道这里曾是移民的集中地。地理上看,瓦屑坝涨水季节成为一座孤岛,形成防止移民逃跑的屏障。据考,外迁移民是从江西省各地陆续集中到这里然后再外迁的,绝大多数都是不识字的农民,外迁后只记得自己是从瓦屑坝出发的,这样一代一代地传下来,子孙后裔就理所当然认为自己的根在江西瓦屑坝。

二、蕲州瓦屑坝

  蕲州瓦屑坝(也称瓦硝坝),在蕲州镇东长街(现称博士街)东头,与东门街紧相连。古代,坝两边是雨湖的一个渡口,叫白马渡,后来蕲州知州陈霁在此处修了一座关卡,叫符乾关。进入关门后,在与东门沿湖边修了一座弯曲大坝,全长约4华里。由于修坝时,拆掉了三里岗附近许多房屋,其瓦屑等物都填入大坝中,还由于当地居民大多数都是来自江西的移民,他们不忘故土,所以也把这里叫做瓦屑坝。从符乾关进入瓦屑坝一里许,有个地名叫“栅子门”,街道从这里转弯后就到了东门街。时至今日,东长街的居民还开口闭口说,“我家在坝上”, “我到坝上去”。 “坝上”居民有很多姓,其中大姓有顾、冯、李、王、朱、刘、陈等。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就出生在瓦屑坝。至于他们的祖先是从何迁居到这里的,史籍中记载甚少,各姓家谱上有记载。可惜李时珍一族在张献忠攻陷蕲州城的时候由于誓死抵抗被杀光,至今尚未找到李时珍一族家谱。

三、蕲春人先祖多来自江西

  蕲春自古以来就是战乱频仍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故此,明朝廷在蕲州设有蕲州卫。南宋末期蕲州在江边筑新城,宋末元初,外寇和流民数次焚掠蕲春,造成人口锐减,田地荒芜,屋宇破损,街市萧条之景象。宋代一度繁华的州城四十里长街也踪迹全无。战乱过后,官方不得不从外地移民,以充实这里的人口。另一种情况是,官方为了削弱一些大家族势力,不得不以行政手段来遣散他们,将他们分散到全国各地。如宋代的江西义门陈氏,朝廷将他们家族分了十多个庄的子孙到蕲春。像赤东镇的陈云村、陈隆塆、陈兴塆,蕲州邵垅村陈德塆等,都是义门陈氏的后裔,株林镇的陈霸村、陈应垅村,檀林镇的陈英村、青石镇的望天畈陈姓、白鹤庄的陈姓等都是从江西义门陈氏分迁入过来的。还有胡贵、胡基户的先祖也是自宋代迁入蕲春的。史籍载,明初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将苏、松、杭、嘉、湖等地无田之民迁至临濠,移民江南的民众到安徽凤阳达十四万户之多。稍后,朝廷又从凤阳向蕲春迁入军门5000户,来蕲春军屯。

  据安庆地方志载,明初从江西迁入的民众最多时占总人口的88.24%。宿松县志也有明确的记载。这些移民绝大多数都是从江西瓦屑坝外迁的。根据当时移民路线分析,从瓦屑坝外迁的移民过江后一路向安庆迁移,一路向黄梅、武穴、蕲春、黄冈迁移。像蕲春彭思镇的王澥户、管窑镇的王志户、青石镇的黄侃家族、蕲州镇的王宣户、赤东镇曾家桥的曾氏家族、赤东镇上下朱云村的朱氏村民,刘河的蔡受户(由福建起程)等,都是从江西迁入的。特别是李时珍家族,他的祖父李晓山,是行医的游方郎中,由江西鄱阳瓦屑坝迁蕲春,最后落籍于蕲州瓦屑坝。由于被迁的乡民怀念故土鄱阳瓦屑坝就把当时蕲州的落脚地称为瓦屑坝。

  蕲春进入明代后,特别是荆王朱瞻堈家族从江西迁到蕲春后,他们带来了大批江西籍官员兵士、工匠艺人、商贾小贩等,数百年来,这些来自江西的官民,其子孙变成了蕲春人。他们总爱称江西人为“老表”。如在外面遇到江西人,就热情地称他为“老表”,这种现象几百年来都是如此。可见,蕲春人与江西鄱阳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财富热线:400-915-5958 15717030591 地址:江西省鄱阳工业园区(芦田轻工业基地)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或与我们取得联系

  • Copyright © 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江西鄱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备案号:赣ICP备18016548号